以持续一整个上午数个小时的交流会大抵便是这样的:主持人介绍与会者,简短的交流内容提要,邀请学者上台作报告——硬核内容,然后是有限时间的提问——对于纯乎抱着兴趣而不在老鬼们圈子混迹里的那些旁听者们而言,这才是重头戏。
“马克斯维尔教授您好。我们都知道深度学习对于当前日益兴盛的AI产业而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而这项技术作为最终成果的应用形式将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市场供应方生产规模的体量和分工。所以,就这项技术而言,您是希望它未来作为单独注册的专利技术以供销售,还是进一步地研讨和交流来普遍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呢?”
马克斯维尔教授笑了笑,答道:“我明白。垄断还是共享,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双方各有利弊:如果市场混乱、资本乱流,一个高素质的垄断企业将有助于塑造行业内的规范和营造技术应用的体系;而如果市场总体良好,消费者和开发者都保持着一种默契,那么共享技术也未尝不会带来本行业的新一轮发展……但是我想说,作为一个从事研究的学者,我们的任务仅止于此。市场的把控和境况,我们不该过多涉及,而是交予分工到这个领域的人们来完成。”
我的笔停了下来,点在笔记本上不断的浸染开墨迹。这个问题,莫名地令我觉得不舒服。
“克拉伦斯博士,您好,我是《寰宇视野》杂志的特派记者,这一次负责一档关于未来就业形势的专栏报道,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向您提问。”
“你好。”克拉伦斯博士笑着点了点头。
“众所周知,机器人正在逐渐地占据目前各行各业中下游分工的岗位,这导致了大批大批的低端甚至中低端从业人员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失业压力。但实际上据我们统计,这种现象并不是在目前这样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才发生的,而是自工业化以来、最简单的能够提升效率的机器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效能了。而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这种趋势只是越来越明显,也不断地刺激着我们去不断地朝着一个目前已知的方向,也就是人类从业者的高素质化、创新化和个性化来发展。”
“是的,你说的很对。”克拉伦斯博士说道,“事实上,这的确和我刚才的报告,有关于人造的体外子宫有关。”
“但事实上,这才是问题所在。”记者话锋一转,接着说道:“我注意到今天参加这场学术研讨会的,包括您在内一大批从事生物工程的学者,他们的报告中有关于后代繁殖的话题绝不在少数。虽然我们目前正在沿着人类从业者的高素质化、创新化和个性化的道路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代价:为了培养一个成熟、独立、理性的劳动力,我们投入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是以往的成百上千倍;假如我们以同一年龄的古人和今人作对比,没有独立经济地位、依靠社会和家庭供养的今人,思维的发育远远不及古人;更甚者是,随着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同龄的未来一代还会更加地幼稚、低龄化,情绪对他们的影响还会更大,而我们在以教育为主的一系列投入上还会更加地低效和高损,请问您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会场一片哗然。
“嗯……”克拉伦斯博士摸着自己的鄂,思索着。
“很抱歉提出这样一个也许令您困惑和费解的问题,”记者接着说道,“但请容许我提出质疑:也许是我们在方向上出现了问题。您对于后代繁育和家庭结构的看法的确非常地启发我,而我则认为:我们需要用必要的手段来繁育一批占据低端岗位的人群,因为运用技术手段来进行这些人的孵化是完全可行,而且高效的。同样的,教育,理论主义和应试,这些都以流水线式的运营方式来向我们展现了它们的效率,而它们也正适合被应用于这种批量生产的人群之中,作为更精英的人群的保障和基础……”
议论声越来越大,会场越发地骚动了起来。我注意到,那个年轻的记者,也许还不到我的年纪,他的身边的人——也许是他在自己杂志社的同事,正在奋力地将他拉回到座位上。
“很抱歉,克拉伦斯博士——”他开始呼喊起来,“我以为,对于一个社会,尤其是一个体量庞大的社会而言,阶级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元素。如果是因为顶层设计鼓励人们去寻求过多的发展机遇而致使一个社会的阶级太过流动,那么不是会造成混乱吗?——所以,克拉伦斯博士,请问您如何看待国家联合党对经济危机后社会重建提出的一套向全民无差别开放的文化产业市场发展战略、以您的学者的身份!”
克拉伦斯博士在脸上抹了一把,理了理自己的领带,看着那个记者连同他的同事们被一群保安连赶带拖地驱逐出了会场。
“好的,克拉伦斯博士的提问环节已经结束。”主持人走上舞台,“在这里一定要提醒一下大家,注意提问时要切合每一位学者自己的报告内容,以免浪费时间。”
会场渐渐地开始平息了方才的风潮。
“好的,那么下面有请环城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从事基因研究三十余年的资深学者——雷吉诺德博士,为我们带来下一场报告。”
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