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继续在工匠的道路上狂奔
张汤家的漂亮食盒每隔五天就会到来一次……
云琅依旧让丑庸将食盒装满,让张汤的护卫提走……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征兆,张汤没有忘记云琅,也就代表着廷尉衙门没有忘记云琅。
廷尉府是帝国的眼睛,也是皇帝的爪牙,他们如同站在高处的兀鹫,冷冷的看着诺大的汉帝国。
张汤不断地用自家的食盒警告云琅,万万不可行差踏错!
想要获得别人的信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要融入一个族群,更需要耐心与毅力。
李敢抡着大锤,不断地敲击在暗红色的铁条上,每一次敲击,都会绽出大蓬的火花。
他的力气真的很大。
旁边的水桶里浸着十余枝铁羽箭,每一枝都散发着幽幽的寒光。
这种羽箭足足有七八两重,是专门供五担弓使用的,只有强大的初速度才能给这样的一支箭附加恐怖的杀伤力。
这是云琅建议由李敢来完成,这样沉重的羽箭,李敢还用不了,他准备当做父亲的寿礼献给父亲。
雁门关一战,李广也出动了,只可惜他什么都没有捞着,身为卫青的后卫,他走过的路是一片血路,清理卫青取走头颅的匈奴尸体,是他做过与战争唯一有关的事情。
皇帝赏赐了卫青,李广什么都没有得到,他麾下的战士,同样一无所获。
李敢希望这一袋铁羽箭能够给父亲一点小小的安慰。
云琅很忙,他忙着誊抄《百工谱》,这东西是李广家的一部藏书,李敢这人不愿意欠别人的,所以,特意跑回家一趟,背来了《百工谱》让云琅看。
这时代的书籍,只要是稍微珍贵一点的,都是孤品,云琅决定誊抄一部留在家里,等自己彻底的安全了,安稳了,再试着把纸张做出来,把这些书籍全部刊印成书。
孤品,善本,实在是太容易流失了。
誊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部书誊抄完毕之后,他对这本书的内容也就知道的差不多了。
很好的一本书,这上面记载了很多关于城池营造方面的工艺,剩下的就是马车制造。
不看不知道,看了之后云琅才发现,大汉人对于如何营造一座城池知之甚详。
云楼,箭楼,垛口,藏兵洞,瓮城,内城,城郭,守城器具的安放,布置,守城人员的安排,突击兵力配置,如何预防敌人有秩序的进攻,上面都有详细的解说。
至于马车制造,在这个时代它的制造工艺不亚于后世汽车制造。
大汉马车的种类复杂、名目繁多,如皇帝乘坐的玉辂,皇太子与诸侯王乘坐的王青盖车、“金钲车”。
行猎用的“猎车”、丧葬用的“辒辌车”、载猛兽或犯人的“槛车”等等。
类型繁多,种类各异。
贵者乘车,贱者徒行,这是大汉人显示身份的一个分界岭。
所以出门乘车与否彰显着人们的身份与地位。而乘哪种车,有多少骑吏和导从车,又表明了乘车者的官位大小。
在大汉,不同等级的官吏都有相应的“座驾”。
这些车虽然名称各异,但外形基本相似,有差别的只是构件的质地、车饰的图案、车盖的大小和用料、马的数量等。
另外,除大小贵族和官吏本人乘坐的主车外,还规定了导从车和骑吏的数量。如三百担以上的官吏,前有三辆导车,后有两辆从车;三公以下至二千担,骑吏四人。
像云琅这种一千担的官员,在勋贵面前,连乘坐牛车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骑马!
一部残缺的《百工谱》整整六十四斤重,上面的字迹太小,很多地方还残缺不全,云琅只能依靠自己的理解弥补上残缺的部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