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人为了筹备三叶镇早市上的小吃店,足足忙乎了快一个月。好在这年头盖个房子就地取材皆自然环保,不用特意去散味道,所以开业时间倒不用特意多等。
上次木制家具滞销的事儿,其实对桑榆也是个提醒与打击,好在她有半颗前世女强人的心脏支撑着,服天服地就是不服气。这次新店面,完全被打造成了一个特制的样板房,当然也是尽力融合了古今审美元素,可说是现阶段现能力范围内,桑榆所能做到的极致了。
桑榆将店铺设计成了一座微缩四合院的结构,也可以说是前后进、左右厢,只不过地盘受限,并非居家狭长形,而是显得四四方方,算起来将将两百平的样子。
其中后进自然是设计成了居所,毕竟一开业肯定要忙起来,荷塘村、三叶镇的来回跑是不现实的。
居所是细长形状,占地横十竖三,约三十平米。进了堂屋门便是个小会客厅,三面合围的长木椅,估计坐十多人都没问题,中间一个长条木制矮桌就相当于现代的茶几。
小厅两侧房间一大一小,都是大通铺,小的给男人住,大的女人带着孩子住。桑榆觉得居所就是个用来睡觉休息的地方,可以小但得舒服,睡好歇足才有力气干活儿,所以房间里都盘的火炕,大屋里的直接通着左厢房的灶台,小房间里在对门处墙脚另起了一个烧水的小茶炉通着火炕。
炕橱都是现成的,桑榆家里工棚存了好几套,挑尺寸合适的直接拉来用上。两屋的窗帘是草绿色竖条家织布做的,被褥从家里各自带来,不过套上了新做的嫩黄绿色棉布的被套。
左厢房隔成了厨灶、食材间与柴房;右厢房可谓是小店的重地,主要是桑榆的配料间、底汤制作间、库房。
左右厢房占地不少,中间只留下一条三米多宽被四面房屋合围的天井,天井中间阳光最充足的地方还砌了一个一米见方的石制花坛,里面一个敞口鼓肚儿一尺多高的大灰缸,正是去年雪灾时冻裂了缝儿要被季婆子扔掉的那个,桑榆当时开口要了过来就是准备做成一个大型盆景,只是没想到最后是放在了这里。
大灰缸的裂缝并不大,外面又有石制花坛的遮挡,就更不显眼了。尤其是大灰缸里一整株虬枝漫天、纠纠结结、别有风骨的梅树,枝头上一树红梅正当盛放,美不胜收,更是夺去了所有眼球。
其实眼下的节气,梅花或有吐蕊,却不至于怒放,这一树惹眼的红梅,都是桑榆用红绡所制,花朵大小错落、骨苞间布、适当留白,几可以假乱真。既是个景观,又遮挡了前后进一览无余的视线。
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前面、占地最多的店面。
店面的整体风格就像是山间的一座小木屋。其实屋子后进为了住人,肯定要盖土坯房,而前店面为了避风取暖,也并没有草草起一个简易棚子就算了,同是正正经经地土坯房,只是外墙皮都用真正的树皮做了装饰,看上去就像是用原木造成。
店面的左右屋顶角落,各自横伸出一面双层双面字的店招旗,被红布袋罩着,尚看不到样子。
店门很开阔,牌匾与左右楹联皆是小沈掌柜从陈二公子那里听到消息后,特意问了店名在衢州府做好送来做贺礼的。此刻因为尚未开业,同样暂被红绸遮挡。
店门两侧是明亮的新式窗户,就是桑榆家里用着的那种,只不过为了采光明亮,做得更长更大,还特意钉了木栅栏做安全防护。店铺窗前空地还立有一块巨大的木质展板,暂时还没有张贴什么告示内容。
进了店门,正对面便是设的财神位,供奉的是武财神关圣帝君,面向大门,既能镇压邪祟又可招引财运。供桌上正中摆放了陶土香炉,桌椅都刻意绕开供桌前方摆放,正好将这里做为了进店的一个通道。
店门右墙角就是柜台区域,用柜案与齐胸高的橱柜围拢,柜台背后墙面挂着木制展示柜,上面除了一排桑榆从家里拿来的小盆栽之外,还有两个大肚细脖窄口儿的青白瓷瓶很惹眼,瓶口上还严严实实地塞紧了木塞,并缠了油布。
剩下的便是一排排的木质桌椅,样式简单大方,都是桑榆家里没卖出去的存货。屋子四个墙脚都生有专门烧茶水的火炉,更是方便店内取暖。
因为整个店面是一个大开间,所以用了六根柱子做支撑,这些柱子桑榆花心思装饰了一下,下部分四分之三的长度就是普通的树干,上面保留了一些枝杈,用各种绿色碎布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