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俩人不看人家特别得意,特别光鲜的部分,专门拣着那些将就对付,恨不得隐藏起来,却创意十足的地方。
看完了不说,还相互讨论人家老演员们那些创意的制作过程和产生的思路。
把江杰云他们在旁边听得嘴角都忍不住随着她们谈话的进行而时有抽搐——拜托,你们差不多一点好不好,大伙儿都是来看热闹,欣赏节目的——好吧,这二位也是来看热闹,欣赏节日的,只不过她们对于热闹和节目有些与众不同,但是你们能不能专心的欣赏,而不是把欣赏节目搞成挑错游戏?哪怕找出再多的错处,也不会给你们奖品好吗?话说回来,这二位显然也没指望那个,对于她们来说,能挑出那些被老演员们精心小心用心的隐藏起来的小创意,并对于啧啧感叹一番,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和乐趣。
无论在表演上和乐趣上一点都不逊于专业秧歌队老年秧歌队之后,是一支压轴的队伍,这也是一支十分特别的队伍,一支由最大年龄由十岁出头,最小年龄不过三四岁的孩子组成的队伍。
说起来,虽然由于生活环境和地域的缘故,安然两辈子,在广场公园等处,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很多非专业的秧歌表演,有时偶尔也可以看到这些队伍之中,有一两个小家伙的身影,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的腿边或像模像样,或跑跑跳跳的一边扭着一边绊脚,惹来围观人群们含笑的指指点点,但那样的时候,基本也是很少很少。
之前,安然还在心里琢磨着,北方的秧歌后继无人,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的都是更现代或是更西化,以及更高雅古典的表演方式,在后来的网络上,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着汉服,学昆曲,但安然这只成日里在各个论坛网站里钻进钻进的网虫还真没发现年轻人去学秧歌这种在很多人看来土得掉渣的艺术方式——专业人士除外。
不过,现在她看来是被迅速打脸了,这么多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都颇有些章法的小家伙们凑在一起的秧歌表演,她还真是两辈子第一次看到,有意外,有惊喜,也有兴奋。
但你要说这支队伍全部都是大小朋友组成,其实也不是很准确。
就说那些三四岁的小家伙吧,因着发育未完的缘故,除了个别运动神经特别发达的孩子,这正是个平地也能频繁摔跟头的年纪,又总忍不住跑跑跳跳,越是跑跑跳跳,就越是经常跟头频频。
安然他们小时候还好,比她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还能赶上“一对夫妻一对孩儿”的末班车,一般人家最少两个孩子,那会儿的孩子都属于野生放养的,大部分的孩子们在夏季的时候,膝盖上就一直是烂的,新伤接旧伤,家长们也都不在乎,小屁孩儿么,哪个不是这样长大的,这跟头摔着摔着,也就好了。
但现在的孩子哪里能像他们小时候那么养,一家一个小祖宗,都金贵着呢,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只能是越来越提高。
所以,看看现在场上的队伍就知道了,一个小家伙的身边,最少要有一个家长在为这些小演员们保驾护航。生怕把这些小心肝们给摔着。
其实照安然看来,就冲着这些小东西一个个都穿得圆滚滚的样子,踢一踢滚三滚,就算摔了没多大的关系。
当然,当然,谁家的孩子谁心疼,对于安然这种看孩子就像看小猫小狗小宠物似的单身人士来说,根本不就在一个层面。谁家的孩子谁心疼,哪里像这货这么没心没肺,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也不是没有不在队伍里跟着掺和的家长,这些家长大概就属于那种想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但培养是培养,平日生活里,真正能立志当虎爸虎妈的没几个,都站在旁观的人群里,跟着小家伙们的队伍,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自家的孩子,看着比那些跟在队伍中的家长还要紧张数倍,场上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无一不牵动着他们脸上的表情,或紧张的皱眉,或自豪的微笑,或专注到张着嘴而不自知,或突然放松下来长长的吐上一口气,如果单论表情的话,他们脸上那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变化反倒真比队伍中的小朋友们精彩许多。而且个个绷着神经,哪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