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日本人在东北作战,率领几万之众,竟然能取得歼敌近二十万的辉煌战绩,在转进关内时,一路所向披靡,把日军在东北最重要的战略要地,锦州都攻克下来,还把殷汝耕的汉奸保安总队,一勺烩儿。
试问,这样的战绩,在座的那位能望其项背?更不为易的是,在转战千里的过程中,屡挫强敌,竟然能全身而退,非有卓越之军事指挥才能,部下为训练有素之将士的部队,抱有必死之抗敌决心之人而能为也
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秦德纯两人,都是军内的老资格,知道在任何时候,实力都是说话的本钱,唐秋离的独立师,有近八万之众,总兵力几乎超过二十九军的全部兵力,至于武器装备,二十九军更是无法望其项背。
对于目前平津以及华北地区的态势,两人并无良策,老军长的态度,又不甚明朗,乐得有人出头,来在前面抵挡风雨,至于唐秋离是否借机图谋二十九军,顶掉自己在军内的地位,两人并不担心,人家可看不上自己这些破烂儿,二十九军视为宝贝的那些重武器,还是独立师淘汰下来的。
于是,两位副军长带头表示,遵从老军长的意愿,坚决服从唐副军长的命令,军部的令两位大佬都表态了,底下的各级军官,那还不应承。
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将军心中漏*点澎湃,倭寇侵我中华,碍于形势,他不能上阵杀敌,眼看日寇在中**人面前猖獗、逞凶,他的心不止一次在痛苦的滴血,现在,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将军,在白山黑水间,和日寇血战了四年之久,取得骄人的战绩,不能不令他佩服。
如此中华男儿,令日寇胆寒,我张自忠还有什么不服从的?将军身材高大,言语激昂壮烈,带头表示,接受唐副军长的指挥,但凡能打鬼子的,三十八师随时听从调遣。
张自忠将军,于一九四零年五月,在鄂西北山区对日作战中,壮烈殉国,年仅四十九岁。据史料记载,将军的灵柩运抵县城时,日军的飞机在迎接灵柩的几万人上空盘旋,民众毫不畏惧,日军飞机竟然未敢投弹。
唐秋离看着这些热血军人,在座的有好几位,都是标榜史册的人物,有的更是在战场上壮烈殉国,自己的出现,能否改变他们的命运?
等军官们的情绪平静下来,唐秋离接着说道:“各位,独立师绝不会大举进驻平津地区,二十九军的防区,独立师不会接管一处,各位尽管放心”
此言一出,军官们大为惊愕,甚至不解,自古以来,那个军队不是为了地盘,没有地盘,就意味着没有根基,早晚会被别的势力吞并掉,而在华北,平津地区,绝对是块儿肥肉。
唐秋离却心中自知,即将爆发的中日之战,独立师和二十九军,将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北平和天津早晚要丢的,何必为了将要失去的地方,而派兵进入,引起二十九军全体将士的猜忌,也影响了抗日大局。
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尽管接任了二十九军副军长的位置,他绝不会在这上面,为自己捞好处,让自己的部队进入到平津地区,而排挤二十九军。
而且,他的心里,已经有了比平津更好的选择,更利于部队发展和长期与鬼子周旋的地点,本来就没想要平津这块地方,何不高姿态,也解了他们的心疑,更利于以后接管和改编二十九军,一举多得的事儿,唐秋离很乐意做。
这一番表明,连宋哲元都感到意外,他让唐秋离担任副军长,一方面是看中了唐秋离的为人,另一方面,也是迫于形式,他已经做好了让独立师进驻平津的心里准备,这也是应付的代价。
现在,唐秋离这样表示了,二十九军的所有高级军官们,彻底相信了他的诚意,敬佩他顾全大局的态度,对他的些许敌意和不满,全都烟消云散,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所有军官,都到了唐秋面前,庄重的敬个军礼,坚决的表示,绝对服从唐副军长的指挥,连两个副军长都不例外,因为在座的,除了宋哲元,只有唐秋离是中将军衔,尽管年龄最小,可战功和和实力,都在那摆着呢,不能不令人敬服。
能得到这些门阀观念很强的,原西北军高级军官们的认可并完全真心的接受,是很不容有的事情,唐秋离没有想到,此次来北平,原本就是为了太行山两侧的地盘,现在,却有了这么大的意外收获,这可是近十万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啊,在将来的抗日战场上,将发挥无法估量的作用。
唐秋离决定,再给他们一个惊喜。
(未完待续)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