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岭南还是炎热无比的夏季,地处中原的三齐之地也刚刚进入初冬还不算怎么冷,但是地处辽东更东北地区的勿吉之地早就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是大雪纷飞的季节。
虽然如今还没有到一年中最寒冷的那段时间,可是这里已经连续下了多场大雪,连续的降雪在广阔的林海中重叠起一两尺厚的积雪层。
勿吉之地的冬季气温非常低,哪怕如今还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温暖期,但是勿吉之地如今也有足足零下二十多度,可谓是滴水成冰,如此低的气温让一直生活在三齐之地和东海地界上的东海士兵们一个个颤抖不已。
哪怕他们将身上的羊皮袄裹得再紧,也抵挡不住猎猎寒风中所携带的那股刺入骨髓的寒意,躲在镇海堡内烤火的苍狼军士兵们觉得,若不是还可以随时都能喝上一点热气腾腾的甘蔗酒活络血脉,恐怕他们早就要冻得僵硬了。
当初信心满满来到镇海的曹安和张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来到镇海后,最先面对的强大对手,不是即将到来的高句丽大军,而是这里如此恶劣的气候,同时他们也对之前就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年的赵钦佩服不已。
更让曹安两人头痛的是,根本没有遇到这种寒冷气候的东海士兵非常不适应这样的极端气候,不管怎么增加衣服,还是有大量士兵开始大量生冻疮。
这些士兵,们一个个手指头肿的像是一根根红红的小胡萝卜,手肿的握都握不起来,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就不要说什么拿着兵器去跟高句丽人去打仗了。
幸好这时有附近投靠己方的勿吉野人部落的一名小部族首领,他看到这种情况后毫不犹豫的献上了自己部落治疗冻疮的良药,于是这才让苍狼军避免了第一次因为非战斗减员所造成的全军退出战斗的事件发生。
虽然天气如此恶劣,就连本地勿吉野人部落的勇士若非不得已都不会再出门,但是曹安、张航两人还是不敢怠慢。
为了预防高句丽大军的突然进袭,他们往高句丽方向派出了大批斥候,这些斥候散布在这片荒野上,从镇海一直到距离罗津城只有百余里的统们江口(统们江是金国之前图们江的称呼)附近都有他们的足迹。
生活在这里的原来是北沃沮人,不过如今逐渐占据优势的是靺鞨部的白山部,因为臣服于高句丽,因此这里也算是高句丽的国土,罗津城便是高句丽为了加强对这里的统治而建设的一座城池。
不过因为这里之前毕竟是偏离高句丽的统治核心,因此高句丽对这里并不重视,罗津城也不过是一个可以容纳两三万人的小城池而已。
虽然高句丽的军事中心并不在这里,但是在统们江口生活的北沃沮人、靺鞨人毕竟臣属与高句丽,万一这里生活的沃沮人、靺鞨人等部落听信高句丽人的话,愿意为高句丽人拼命来和自己作战。
那么己方的压力就会增大许多,更何况这些沃沮人在冬天里活动的能力也不弱,很有可能会成为高句丽人的前锋,因此曹安宁愿多派遣斥候哨探,也不愿相信这槽糕的天气能够阻挡高句丽大军。
就在距离统们江口只有数里外的山脚一片树林里,一团白色的东西在地上缓缓移动,不多时就钻进了一个雪坑里,这时的雪平地上已经有一尺多厚,而眼前这个山崖旁边的凹地上的雪更是足足有四尺多厚,一个小孩可以轻轻松松的站在雪里不被人发现。
刚才那团白影这时一闪身,原来是一个披着白色斗篷的士兵,原来这处雪坑连接着附近一个很隐蔽的山洞,山洞被厚厚的积雪隐蔽住,很难被人发现。
在冬季的时候,野外活动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在雪夜里温度急剧降低后,人很容易因为失温死去,若是有一个雪坑就会好过很多,而这个山洞不仅挡住了寒风,还有些温暖的样子。
山洞里这时正有十几名身穿雪地迷彩服的士兵在休息,看得出来这些都是苍狼军的斥候,两个放哨的士兵看到刚刚进来的这名士兵刚要上前招呼,不过在这名士兵的手势下停了下来,其他人则是根本没有注意到进来的这人。
看得出这些士兵对自己的战友很信任,几名年轻的士兵正围着一堆炭火烤火,炭火上面还有一个用树枝吊起来的硕大铜壶。
自从占领了倭国后,盛产的铜矿倒是让大家用贵重铜器的机会多了起来,这只铜壶很明显是专门为军队制作的,不仅可以煮汤炖肉,行军时还可以用来装水和食物。
这时铜壶里面炖着几只不知名的鸟儿,不过熟悉山林的这名士兵一眼就可以看出来里面煮的除了两只榛鸡外,还有四五只斑鸠,翻滚的浓汤中透露出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