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ent
火耗归公……
这只能是个提议而已,大明朝目前朝廷的执行力,根本就不具备把它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这个问题很复杂。
并不仅仅是一个官员贪腐的问题。
耗羡这种东西由来已久,自古至今始终存在。
南梁大臣张率看着家奴一车车往自己家运粮食,颇有些疑惑地问这些粮食都是从哪里来的?后者回答这是征收的雀鼠耗,张率很开心地笑着说,好大的老鼠和鸟雀啊
到一条鞭法后简化成了火耗。
也就是征收税银重铸过程中的损耗,因为这时候银子劣质,重铸一次肯定就得有一定损失,实际一般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间,但问题是这东西没有明确的规定,地方官收多少全凭一张嘴,明末通常是收百分之二三十,也就是实际损耗的十几倍。
这不是最高的,最高是麻哥末期。
八钱!
一两税银地方官敢加百分之八十火耗。
所以官员无不怀念我麻哥,然后将火耗归公的四阿哥视为仇敌。
海瑞为何被官员士绅一致仇恨,因为他一边查隐田,强力推行一条鞭法,然后一边强制性规定了他管理区的火耗为百分之二,而且是通过对着所有百姓发告示的方式,他这个以身作则不但让下面的官吏没法捞,而且让其他地方那些收百分之三十的都很尴尬。
当然,他自己的确很穷了。
但问题是海刚峰只有一个,指望那些官员都做海刚峰是不可能的。
地方官员们肯定不会接受火耗归公,养廉银是定数,火耗是随心所欲,他们又不是傻子,另外明朝的财政体系也存在缺陷,火耗这种东西还是地方财政的一个重要支撑。明朝财政并不是自上而下,朝廷和地方是分开的,地方财政完全依赖存留,而存留比例最高的是田赋,皇帝发工资的只有一至九品官,此外的地方开支就靠存留。
甚至给宗室的也是。
这一点很重要。
宗室的费用很大一部分也是地方供应。
最终原本就不多的存留,必须拿出很大一块给宗室,导致了地方财政越发紧张。
所以火耗也罢直接征粮的也罢,一部分也被官员用于地方事务。
海瑞敢强制收百分之二,也是因为他在应天做巡抚。
地方财政不缺钱。
而且应天巡抚治下也没有藩王。
但绝大多数地方官员收的火耗虽然主要中饱私囊,也还是得有一部分用于补贴地方开支。
总之四阿哥能够火耗归公,第一他的控制力足够,各地驻防将军可以完全给他控制地方,第二地方财政不需要养宗室,铁杆庄稼绝大多数都在京城,这个是朝廷养的,虽然源头都一样,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他给的养廉银高啊。他给的养廉银数量是这时候根本不可能给的起的,一个县令都上千两啊,这时候大明皇帝哪能给的起,大明朝目前太仓一年那几百万不够养官员的,一品大员可是一万两,算算目前多少一品大员?
如果不是足够高,官员还是一样搜刮百姓。
更何况这么高都没拦住他们,也就四阿哥时候强硬肃贪才有点效果。
十全老狗时候官员就想取消这个制度,虽然最终延续下来,但他们迅速用其他名目继续搜刮。
这时候推行不了。
至于杨信提出来……
他就是日常调戏这些老头子。
另外火耗归公的确不行,但却可以给各地定火耗标准,也就是给火耗征收设定一个上限,要知道这个火耗收取比率,一直像房价一样持续而且稳定增长但从不下落,目前是最高百分之三十,明末顾炎武记载就已经有百分之五十的了。这是肯定不行,必须设定一个上限才行,百分十或者再多一些,但百分之二十就不行了,这个范围内可以各地根据情况不同定。
比如说松江等地的重赋官田,超过百分之五都很高了。
而那些轻赋民田则可以适当放宽一下标准。
这才是他真正想实行的。
虽然肯定没用,但配合税监巡视短期内还能多少有点用处。
当然,这个需要一套复杂的计算,实行也得需要时间。
“黄澍有消息吗?”
看着阁老们离开的背影,杨信问许显纯。
“没有,他家里和郑鄤家一样,在这之前就把他逐出族谱,咱们和东厂都在撒出人抓他,但始终也没有他的消息。”
许显纯说道。
这个结果没什么意外的。
这年头指望抓住一个被那些士绅保护起来的根本不现实。
别说是黄澍了,锦衣卫在南方搜捕郑鄤这么久都根本没用,像这样的人是完全具备望门投止能力的,各地那些支持他们的士绅可以给他们提供保护,同样那些支持他们的地方官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