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兔。可以说,局势来了个逆转。
转向之后,第11-2主力编队速度劣势得到了弥补。
可同时,第11-1主力编队与美军第51特混舰队的距离将继续保持在二十七公里左右,仍然超出了战列舰主炮的有效射程范围。
五点三十分,白佑彬命令第11-2主力编队将航向转到二百四十度。
显然,这一决策的目的是要将迫使第51特混舰队将航向向西偏转,使其进入第11-1主力编队的炮火打击范围。
此时,第11-1主力编队的速度重新提高到了二十八节。
据第一舰队的战斗记录,这一系列地战术决策都是白佑彬一个人做出的,并没有参谋协助。这在战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很多人,特别是那些东洋系的将劣诩认为,年仅二十六岁。仅仅参加过几场海战地白佑彬不可能在如此激烈的战斗中如此迅速的做出如此多的重大决策,而且这都是非常聪明的决策。更重要地是,在这一段战术指挥中,白佑彬非常有力地掌控着第一舰队里的两支主力舰队,甚至还分别向两支巡洋舰编队下达了伴随作战地战术命令。
不说别的,即便换了祖寿清。也很难像他这样,如臂使指般的指挥第一舰队作战。
只不过,事实就是事实,这一系列的决策确实是白佑彬一个人做出的。另外,以当时的情况看,白佑彬也没有时间跟参谋军官商量。
可惜的是,这次白佑彬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强大地敌人。
如果换成“伊豆诸岛海战”中的近藤信竹,或者“扇岛海战”中的高须四郎,或者“阿根廷海盆海战”中地菲利普斯。白佑彬不但将为帝国海军赢得至少两年的战略优势,还将创造一个海战史上的奇迹。
随着第11-2主力编队迫近,五点五十五分。第51特混舰队的航向转到了二百二十五度。
六点整,第11-2主力编队的航向转到二百度的时候,炮战再次开始。
此时,第11-2主力编队与第51特混舰队的距离大概只有一万八千米。同时,第51特混舰队与第11-1主力编队的距离还有二万四千米。
毫无疑问,斯普鲁恩斯选择的转向时机再次准得不能再准了。
与之前地炮战不同,斯普鲁恩斯没有让第51特混舰队降低速度。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有打算与第11-2主力编队纠缠。只是,在前十五分钟的战斗中。第51特混舰队里的四艘战列舰都瞄准了第11-2主力编队的首舰,也就是“太宗”号。显然,斯普鲁恩斯已经发现“太宗”号是第11-2主力编队的旗舰。为了尽快摆脱第11-2主力编队,他决定孤注一掷,尽快打垮“太宗”号。
收到消息之后,白佑彬也迅速做出了两个决策。
一是让第11-1主力编队的航向转到二百度。二是让第11-主力编队减速进行炮战,并且优先炮击第51特混舰队内的二号与三号目标舰。
两名指挥官在这个时候做出的决定,对这场海战的最终结果产生了决定性地影响。
六点过八分“英宗”号与“太宗”号失去了联系。
随后。白佑彬收到了“太祖”号发来的报告“太宗”号舰桥中弹。
众多军官都万分震惊,结果都没有发现,指挥官的神色只是微微一变,随即就松开了捏紧的拳头。
谁也不知道白佑彬此时的感受。
“太宗”号的司令舰桥与航海舰桥挨得很近,舰桥中弹,很有可能意味着司令舰桥遭到了打击,在此情况下,包括蓝凌波在内的第11-2主力编队的指挥部军官都难逃一死。只是。谁能保证战场上不会出现奇迹?
只是。谁又敢完全奢望奇迹?
如果真有奇迹,那么第51特混舰队就不可能撑到现在。早就该趴下了。
另外,此时也正考验着白佑彬作为舰队指挥官的能力。如果他受到个人感情地控制,在战场上做出错误地决策,那他肯定不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仅仅三分钟后,南方海面上突然出现地火球再次让众多军官的心悬了起来。
只是,太近了,只有二十多公里,第11-2主力编队在接近四十公里外。
“敌舰中弹,是敌舰中弹了!”
了望员兴奋的吼叫声从舰内有线通话设备的喇叭内窜了出来,舰桥内的众多官兵这才松了口气,可是没有一个人露出兴奋与惊讶的神色。
太久了,战斗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七个小时!
继续求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