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号战列舰上,当了望员报告第二轮齐射打出了跨射时,司令舰桥内立即就沸腾了。只是,众多军官没有高兴几秒钟,当了望员报告没有命中敌奖,所有人又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所谓“跨射”指的就是炮弹落在敌舰四周,而不是某一个方向上。
在远距离炮战中,战舰的所有主炮一般选择同一个瞄准点,因为火炮身管的烧蚀程度不同,炮弹的重量不可能绝对一样,发射葯的重量也不是绝对相等,加上炮弹在飞行途中受到的干扰并非完全一样,所以齐射时打出的炮弹不可能落在同一个位置上,总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所有炮弹落下的区域,被称为炮火的“撒布范围。”
如果敌舰在炮火的“撒布范围”之内,就表明在接下来的炮击中,炮弹命中敌舰的比例将会大大增加。
这种情况就被称为“跨射。”
可以说,除了靠偶然因素击中敌舰之外,打出跨射是通往胜利的必经之门。
按照一般的情况,在打出跨射之后的两到三轮齐射中,肯定能够击中敌舰。当然,这只是概率统计的结果,而不是实战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得看运气。如果运气好,打出跨射的那一轮齐射就能命中敌舰,如果运气不好,恐怕接下来的好几轮齐射都难以有所收获。毕竟,谁也无法否认运气在海战中起到的作用。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在接下来的三轮齐射中,不但“东海”号毫无建树,就连“南海”号也没能收获第一个战果。当时,不但白佑彬感到纳闷,觉得自己被运气之神给抛弃了,就连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参谋军官都在暗自祈祷。
直到二点三十五分。在第五轮齐射的时候“东海”号才首开战绩。
“应该在右舷三号副炮炮塔附近。”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目光落在了那幅铺在海图桌上地。描绘在一张半透明塑胶纸上地“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地外形结构图上。此时。闵瑞生已经在结构图地右舷中部画上了一把红叉。并且在旁边标了上了阿拉伯数字“1。”表明这是第一枚穿甲弹地命中点。
这幅结构图是海军最新提供地。主要是让指挥官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敌舰地损伤情况。
按照规定。战舰上还应该配备一张专业制图桌。只是“东海”号还没有返回帝国本土。所以没有来得及安装这样地设备。暂时只能借用海图桌上地空间。
从命中点来看。这枚穿甲弹应该打在了副炮炮塔。或者是附近地水平装甲上。
“敌舰有没有减速?”
闵瑞生摇了摇头。说道:“应该没有打穿水平装甲。或者穿甲弹没能进入下方地锅炉舱。”
白佑彬暗自叹了口气,这可是“绝杀”敌人的最好机会啊!
如果那枚穿甲弹能够在砸穿了水平装甲之后,进入锅炉舱爆炸。至少能够打掉“北卡罗来纳”号四分之一的动力。如此一来“北卡罗来纳”号的最快速度肯定将掉到二十四节以下,从而失去唯一的优势。
当然“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不是日本海军的战列舰。
在设计地时候,其水平装甲就厚达一百四十毫米,而且上面还有一层三十七毫米厚的露天装甲。建造的时候,美国海军根据西太平洋上地实战情况,又在其关键部位增加了一层五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并且在重要舱室附近设置了二十毫米厚的装甲隔舱。
如此一来。穿甲弹要想进入锅炉舱,需要穿透三层,总共接近二百五十毫米厚的装甲。
这个厚度已经超过了“皇帝”级的防护标准(三层总共二百一十毫米),与“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三层总共二百四十毫米)持平。如此一来,只有当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五千米的时候,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才能打穿二百五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也就在白佑彬感到惋惜的时候“南海”号发来了消息。
在第六轮齐射中“南海”号也取得了战果,而且打中了“华盛顿”号两枚穿甲弹。
“阶水线以上部位与a炮塔右侧水线附近。”
闵瑞生用蓝色水彩笔在战舰的结构图上标出了这两枚穿甲弹地命中位置。
显然。“南海”号打出的这两枚穿甲弹也没能收到多大的效果。
第一枚穿甲弹肯定炸掉了“华盛顿”号的阶,可是没有能够破坏主体结构,甚至没有能够让其减速。另外,阶处一般是锚舱与生活物资舱,即便被打掉了,战舰也不会失去战斗力。
第二枚穿甲弹肯定打在了主装甲带上,而且是在主装甲带最厚的部位。毕竟,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