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维奇大声说了几句。
第一排,几个校领导那也都是相当满意。
这个米拉维奇,学得很扎实啊,没给我们文学院丢脸。
这样对文学的释义,就连他们,也找不出毛病来。
舞台上,方寒轻轻点了点头,释义米拉维奇下来。
“内心的想法,思想方式,共鸣的途径……”
“我不能说这不对。”方寒思考了几秒,然后说道。
什么?
很多人都是一愣。
不能说这不对,你的言下之意,是觉得米拉维奇说的有问题?
就连校方领导的脸色都有些微微变化,米拉维奇的回答,基本上代表了他们瑞典文学院的教习方向。
文学,总的概括下来,就是这三点,想法、方式以及途径。
角落里,拜耶尔又带劲了。
方寒啊方寒,我看你怎么死的!
果然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培养,连这三点,你都要反驳吗?
你觉得你自己是谁?
等着被喷死吧!
“你们难道不觉得,这三点都是以你们自身为出发点的吗?”方寒突然问了一句。
在场的人都有些莫名其妙。
文学难道不应该从我们自身为出发点吗?
我们是创造文学的主体,当然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方式,我们的途径啊。
“那文学的目的是什么?”方寒又问了一句。
“我认为是共鸣。”方寒没让学生回答,而是自己说了起来。
“无论是基于现实的文学,或者是经过想象而成文学,最基本的地方,是寻找共鸣。”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一只孤雁。”
“我们之所以创造文学,之所以诉诸文字,难道不是为了找寻连接吗?”
“让孤独者心生希望,让苦难者绝望见光。”
“以自身为出发点固然没错,但我们的目的始终是抚慰这一片天地中的其他人,其他思想。”
方寒开始释义自己对文学的看法。
整个大厅,从刚才的窃窃私语,迅速变得落针可闻。
方寒的每一句话,都让学生们内心震荡。
让孤独者心生希望,让苦难中绝望见光。
这样的释义,特别、新奇、可又那样的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