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些,拜耶尔还昂着头环顾了一周。
仿佛在说:我的书写得棒吧?我的立意是不是很高级?我的角度是不是很犀利?我对人物性格的剖析是不是很精彩?
当然,拜耶尔并没有发现一旁洛登脸上奇怪的表情。
“洛登先生,您说说您的观点?”方寒没有对拜耶尔的话做出任何点评,而是看向了洛登。
洛登抿了抿嘴,脸上,出现了一丝为难。
不过等待了几秒后,洛登还是往前走了两步。
“我认为《厄运救赎者》,主要是展现战争中人性的恶意,无论是普通民众,又或者是主角塔尔尼这样曾经的社会精英,都会表现出与和平时代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整个战争,就是一头机器,没有人能躲开它的肆虐和压榨。即便到最后,即便到了战争结束,塔尔尼也没有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洛登的一番话,让现场雅雀无声。
这跟拜耶尔说的可是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拜耶尔觉得自己小说的中心思想立意在苦难中的希望,厄运中的救赎。
而洛登觉得自始至终都没有所谓的救赎,只有战争中人性的毁灭。
这已经不是理解角度不同的问题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说两本不同的书。
如果只是理解的方向不一样,那最多也仅限于某个人或者是某个点。
可现在,两人对这本书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思想都天差地别。
这就,很诡异了。
甚至,在场有不少畅销书作家都皱起了眉头。
显然,他们内心也有自己对这本书的评判,但应该和洛登以及拜耶尔的都不同。
拜耶尔此时眼珠子也瞪了起来,甚至,心脏都有些发慌。
“这不正好证明了拜耶尔先生的书厉害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要是每个人看到的都一样,那就没有思想性了!”这时,人群中,刚才那几个被佩罗怼的家伙站了出来,开始生捧拜耶尔。
当然了,除了他们几个,其他人都没说话。
这不是扯呢么,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大家都是写书的。
你们说这些,不觉得害臊吗?
是,同一本书,甚至同一个角色,每一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但这种不同,一般只表现在细节处的偏差或者是某时某刻的不同理解。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