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兴阿一下子抛出两近一远三大隐患,咸丰当即紧张了起来。手机端 m。太平天国是他关注的头等大事,所以他一直以为只要平定了太平天国,他可以高枕无忧。现在果兴阿突然说,太平天国铁定玩完,但是除了太平天国还有别的隐患,作为大清的君主,咸丰怎么能不担心。
“两处小隐患在何处!”咸丰关切的问道。
“回主子,这两处隐患,一是眼下已经显现出来的捻匪,另一处却是奴才自己胡乱猜度出来的。”果兴阿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啥都知道,只能吹嘘自己的分析能力。
“捻匪不过疥癣之疾吧!”咸丰还众多的大臣都没拿捻军当回事,因为捻军战力实在太差,规模也完全不能和太平天国相提并论。
“主子切莫轻视捻匪!捻匪虽然眼下还不成气候,组织松散战力也不强,但是一旦发匪覆灭,捻匪必然与发匪的余孽合流。捻匪若是得了发匪的将领,学习了发匪的军事组织结构,凭借其起于绿林的优势,山东、河南、直隶、安徽、湖北、陕西等地,必然被他们搅扰得天翻地覆,其破坏力绝不逊色于明末的流寇。”果兴阿说的也是实情,历史太平军北方的残部便与捻军会师,的确像李自成一样到处乱窜,搞得大清焦头烂额。最后赔了僧格林沁的性命,曾国藩的威名,才由李鸿章的淮军剿灭。
“捻匪四处流窜,胜之容易,灭之难,眼下已成祸患。若是真如云闲所说,将来必成心腹大患,却是不得不防!”咸丰频频点头,捻军现在闹腾的也非常欢。
“至于奴才凭空猜度的隐患,却在甘陕!”果兴阿的这个说法可没有提前准备,是他自己的临时起意。如果他能说动咸丰提早预防,导致国死亡两千余万人口的悲剧可能会被避免。
“甘陕有何隐患!”咸丰这下可急了,捻军也是折腾,对大清统治的威胁并不大,甘陕有变可受不了。虽然自宋开始,八百里秦川的政治经济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清朝陕西已经略有贫瘠了,但汉唐古都所在,可是有着非寻常的政治意义的。
“甘肃地方回汉矛盾由来已久,日渐激化,我大清又因为内陆变乱,多次抽调甘陕驻军。一旦有发匪或者捻匪佯攻关,必然引起人心震荡,若是回民趁乱起事,其危害不再发匪之下!”果兴阿记得历史的同治甘陕回乱,虽然具体的不清楚,但是起危害程度却是记得的。
“回民为乱?平民百姓吵个嘴,会有这么深的积怨?会造反?”咸丰有点不懂果兴阿的逻辑了,地方不同民族的老百姓吵架,最多也是呼朋唤友打个群架,还能因为置气造反?
“甘陕回汉杂居,陕则民七回三,甘则民三回七,大体相差不多。杂居一处信仰各异,难免有所冲突。汉民耕田,回民牧羊,一些地方回民放羊及春天贩运羊群,难免会踏损汉人的青苗。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汉人在多地成立了羊头会,见了回民的羊群便大肆捕杀,渐渐便形成了积怨。各地官服奏报,双方因此动武不在少数。”杜翰回忆起了印象,关于甘陕回民与汉民冲突的一些情况。
“回民女子服饰,从头至脚仅露出双目而已,原是规避女子抛头露面的善举。但是这个人总有年少之时,一些回民少年,与汉民一同看戏之时,难免要盯着汉家女子看。这盯得太紧了,女子家人难免不悦,自然便有争执。许多地方便禁止回民看汉人演戏,许多未曾失礼的回民也受了牵连,自然不干,为了看戏也闹出了许多械斗!”肃顺也有这方面的记忆,不过他当个笑话而已。
“汉民也有过分的,回民女子服饰特异,汉家女子自己跑出来抛头露面,还像看怪物一样看人家,实在是不知礼仪。”大家信仰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肯定是双方都有问题,杜翰随口说出了一个例子。
“鸡毛蒜皮的事,会酿成大祸?”咸丰越听越离谱,你家牲口啃了我家的苗,你家二小子偷看我姑娘,我家姑娘有笑话你家女儿了,这连宗教冲突都算不,最多是邻里纠纷。
“主子,起因像二位大人说的,都不是什么大事,但闹起来可大了!”果兴阿太具体的也不知道,有点理屈词穷。
“兴回灭汉!”杜翰吐口而出。
“什么?”咸丰激灵的一下。
“咸丰四年,甘肃剿灭了小股的乱匪,一面旗帜绣着这个口号!”杜翰觉得果兴阿说的有一定道理。
“他们有这个能力?”咸丰的心又放下了,一个口号代表不了什么。
“主子,宗教都是导人向善的,只会有利家国,怎么会闹出乱子来。崇佛的和信道的,也有住邻居的,也有口角起来的,但哪有闹出大乱子的。这清真贵教戒律*,更是劝人向善的。奴才之所以担心甘陕生乱,是因为甘陕回教的组织结构。部分地方回民学习亚的回教国家,搞什么政教合一,清真寺以下的回民,多数只听从级的命令,完全不服官府管束,隐然已是国之国。汉民散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