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秦始皇立三公,其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便是将政权、军权和监督权分开。汉随秦制,依旧设丞相、
夫、太尉之职,其中太尉则专“掌武事”但是相代丞相“事无不统”总文武大政,军政也在他们的管辖之内,他们时常干涉军务。从理论上来说,太尉掌管军权,已使丞相的权利分流。但是,由于其时丞相权力极大,武事亦属其职掌范围,故往往侵夺太尉的职权,架空太尉。
所以,太尉一职经常空而不设。武帝时又设置大司马,但无印绶、官属,军政仍归丞相掌管。以至于汉武帝这位强势的帝王也不得不对传统政治势力集团暂时妥协,干脆增设大将军一职以绕开丞相对太尉职权的侵蚀。不过那时候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等立下赫赫战功的外戚武将封大将军并加大司马一职,用加官的方式来帮助军方控制军权,抵御文官集团的侵蚀。并以牢固的军权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最终将文、武集团依据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十分不稳定,屡废屡置。这除了与汉武帝临时起心以及后人能力不足有关,但也与丞相“事无不统”、大权独揽密切相关。
曹操现在时司空加车骑将军,可以勉强算是在法理上掌控军政大权。但是若是天子及其近臣强行要任命一个大将军、大司马或太尉的话,曹操在法理上就将失去对军队的掌控。这也是曹操对张辽的枢密院加快组建步伐的原因。以枢密院统军,绕开朝中的掣肘,只要枢密使是自己人,那即便自己没当上司马或太尉,一样可以控制住军队。而且还无人能多嘴多舌。
不过此时的曹操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在法理上权利的欠缺,他现在已经在内心深处开始谋划着重新恢复丞相制,以相权“事无不统”的特性来彻底掌握朝政。那时候,枢密使是自己人,一样不会使自己在军权方面受到挑战。这也是曹操为何对张辽的推荐相当满意的原因。
“主公,这些事务基本上就将”曹纯看完这些东西之后似乎更加犹豫了。
就算是夏侯也闭上了嘴巴,毕竟这里面阐述的枢密院的职能相当的巨大,已经将曹军全部的统辖范围包括进去。若不是军粮还需要地方供给,军械装备也需要地方提供原料,这枢密院基本上就无人可制。
难怪主公始终没有定下枢密使的人选,而等到文远推荐子和时才欣然应允,这样的权力,若是不将其掌握在最放心的人手中,任是谁都不会安心的!夏侯心中暗想。
“呵呵!若说孤能放心,那也无需为了枢密使一职搁置如此时日。若说孤放心,又何必接受文远的推荐。孤麾下将领中,唯有子和始终留于中军,难道子和才华就逊于子廉他们?无他,子和温和稳重,甚得军心,众将亦与汝交好。枢密使看似权力极大,然不过是一个大管家,为孤管理着如今的数十万大军耳!能不畏人言、尽心勤力,唯子和耳!”曹操说着颇有些动情。
不过也确实没错,曹纯或许均是才能上稍逊于张辽、夏侯渊和曹仁,可是绝对不会比曹洪、夏侯差多少。可是就是因为他的为人和性格,曹操一直将自己的中军交给曹纯掌控,就连曹操的贴身近卫虎豹骑也由曹纯督率。所以,曹操心中真正属意的枢密使便是曹纯,张辽的推测并没有错。
见到曹操心意已定,夏侯也为自己的表弟能获此高位感到高兴。他虽然也曾经揣摩过自己是否能担任枢密使一职,不过在看到曹操拿出来的枢密院职能后很干脆的打消了自己的**头。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耐心和细致,这却偏偏是他夏侯最欠缺的。
“子和,放心做吧!有主公力挺,咱们也不会给你添麻烦。何况文远那边又为你准备了大量的人手,你又有何担心的!就算是你最担心的东西,文远不也给你解决了吗?”夏侯说道。
“嗯!文远大公无私,军官考功、任用均有枢密院功曹司负责,野战军司马以上的军官和地方守军都尉以上的军官均由功曹司提出初步任命,再由枢密使审核,将军一级则需孤亲自核定。如此一来,军队则无私人拥有之患。子和还有顾虑否?”曹操笑道。
“没了!”曹纯摇摇头。
“若还有亦无妨!”夏侯此时又插了一句道:“反正没几日我等便俱要北上,那时候子和尽可以去找文远算账嘛!”
曹操、曹纯闻言不禁芜尔!
(大郎再一次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