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至于如此对立严重。为了让曹操这个未来的最高统治放心,也为了解除,或是缓解文官、武将之间的对立,张辽这才将后世的国防部
本部冠以兵部(兵曹)和枢密院(枢密司)的名头
如此军非将统,又有统一的训练操典,到不至于有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隐患。而调兵权归枢密院,军粮、军械和后备役归文官统管的兵部,这也抑制了军方拥兵自重的势力。也算是曹操和文武官员都能接受的方案。
尤其是曹操,要知道,无论是兵部还是枢密院,都必须听从他的命令,这等于表面上将军队的控制一分为二,又加了几道保险。可实际上依然在曹操的手中,毕竟这些部门的官员均是曹操挑选出来任命的。而曹操之后,他的后人若没有他这样的威望,即便兄弟间要争夺那个位置,也可能彻底控制军队动政变。当然,如果他的后人中真有人能做到这一步,或做到这一步的不是他的后人而是外人,那曹操也无话可说。毕竟人家能做到这一步,丢了家业也只能使自己不争气了。
有鉴于此,曹操对枢密院主官枢密使一职还是相当关心。就这一个职务,曹操曾多次写信征求各官员及将领的意见,当然了,这些人也都是曹操的心腹,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的。
在枢密院即将开张前,张辽也免不了被尚未确定枢密使一职的曹操征询。虽然对相当于后世参谋总长这样的职务张辽很有些动心,不过理智还是让张辽放弃了毛遂自荐。
此时的曹军虽然也有大量的外姓将领领军统兵,甚至赵云、徐晃、于禁这样的外姓将领的地位也不算低。当然张辽这个原本的外姓却已经因为联姻而成为了外戚,就不能再如此定位了。但这正是如此,张辽的位置此时却显得有些尴尬。
说是亲戚,他不姓曹。说不是亲戚,他却是曹操的妹夫。
不是没有人建议曹操以张辽执掌枢密院,这样不但外姓将领满意,宗亲将领也不会反对。但曹操始终不开口,却让众人摸不着头脑。然而聪明人早已经知道,曹操对枢密使一职并不属意张辽。
便是张辽自己也明白,自己虽然是曹操的心腹,可是这些年自己的自保策略和手段曹操也不是没看在眼里,在对张辽这些做法不置一词后除了对张辽比较的放心之外也必然会有相互间不贴心之感。只不过张辽依然是曹清的丈夫,曹操的妹夫,同时也算是有点能力的官员,曹操倒也不至于不能容忍。可是枢密使这样关键的中枢军职,曹操是绝对要交给自己真正的贴心人的。
况且张辽的设计枢密院职能的时候可是将他所知道的后世的四总部的只能统统加了进去,倒不是他眉毛胡子一把抓,实在是这会儿也没办法细分。可是就总参的职能就已经够可以的了,那可是在最高统帅的领导下的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军事行动的军事领导机关。不但负责作战指挥,还将作战计划制定、各兵种设置、各种情报收集等等凡是和战争有关的一切事物大部分划归枢密院。也就是说,枢密院不但可以就曹军未来的规划建设以及重大战略方向作出干预,还能够管辖到地方上有关涉及军方的部门。
所以,枢密使一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在枢密使一职被官员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将夏侯、曹纯叫道自己这里喝茶的曹操却丝毫没有急迫之色,也就是夏侯、曹纯二人均是沉稳老练之人,才能闷声不响的和曹操一坐便是半天。
当水也开了,茶也泡了,大家也品过味道了,曹操这才命人撤去茶具,从身上取出一封信。
“这是文远就枢密使一职推荐人选的信。”曹操将信件拿在手中说道。
看着夏侯和曹纯那探询的目光,曹操心中暗自感叹。他如今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可顶尖的人才谁都不嫌多。张辽那淡淡的疏远曹操明白这不过是一个自甘于下属地位的人做出的表示,可是曹操依旧叹惜,因为他并未真正让张辽折服。不过此时曹操更加感到放心的是张辽真实的表现,否则以张辽这等人才却轻易被自己收服,那才是真正会让曹操担心的。
但是张辽自己也明白,虽然只要自己能表现出和曹操的真正的贴心,枢密使这个职位自己十拿九稳。但要和曹操贴心?张辽实在是那个有点心结。史书上记载的曹操虽然没那么可怕,但演义、野史、传说,却让张辽不得不有一种疏远。虽然那曹操并未杀戮过功臣,甚至是叛变的于禁也没有被曹杀掉,但心中的阴影太过于深厚,张辽还是不敢轻易尝试。不过这不妨碍张辽为枢密使这个位子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