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界历史进程而言,公元1938年底到公元1939年初的这段日子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而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这场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亚洲解放之战”实际上,这场局限于亚洲的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演,甚至可以将其看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间接导火线”之所以是“间接导火线”而非直接导火线,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中的其中一方从来就没有正式成为轴心国集团的一分子,这样一来,即使德国、意大利、日本挑起了进一步的全球性质的战争,那么也与这个国家无关。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国现在的基本外交原则就是“中立”哪怕是跟整个英联邦打仗,中国也是不需要任何军事同盟的,中国有信心也有实力单挑这个早已成为破落户的“日不落帝国”并且也将从这个“日不落帝国”留下的亚洲遗产中分割到最大的利益,这个利益足以让人眼红,但是由于欧洲局势的进一步紧张化,欧洲列强却无暇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而美国也受到了同时来自太平洋方向和大西洋方面的军事压力,也只能采取观望立场,无法实施任何有效的军事行动以制止这场亚洲战争。
正由于欧美列强的迟疑与犹豫,这场“亚洲解放之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战略层面的剧烈变化。
1938年11月29日,缅甸北部重要城市曼德勒被中国国防军陆军部队占领,同年12月2日,中**方发起“台风”战役,在马来半岛最狭窄的克拉地峡地区发动了第一次陆海空联合登陆作战,数日之间连续攻克英军防守的重要城镇,截断了克拉地峡的陆上交通,并于稍后几天再次发起了第二次登陆作战,两路并进,直捣吉隆坡,九万余人的英国部队被困马来半岛以南地区,弹尽粮绝,士气低落,走投无路之下,英军司令最终选择了投降,12月21日,英国设在远东地区的最大海军基地新加坡不战而降,章宜海军基地升起了中**队的战旗,至此,马来亚战役全部结束,从战役发起算起,整个战役用时十九天,在此期间,中**队横扫整个马来亚地区,所向披靡,以己方伤亡区区数千人的微小代价换来了歼敌九万的辉煌胜利,如此战绩,令列强瞠目。英国政府恼羞成怒,在毫不妥协的首相邱吉尔先生的“一意孤行”下,决定增加对远东地区的军事关注力度,将大批驻印度部队调往恒河三角洲,准备迎击中**队的进攻,同时极力拉拢法国加入对中国的战争,但是面对德**队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挑衅性行动”以及仍在进行的西班牙内战,法国政府如坐针毡,根本不敢在这个时候将军队和舰队调往亚洲,法国政府极力主张和谈,而这个建议得到了美国政府和苏联政府的积极响应。
但是英国政府不为所动,英国政府坚持认为,中**队所取得的“暂时性优势”是建立在发动突然袭击的前提下的,英**队之所以连吃败仗,不是因为英**人不勇敢,也不是因为英国的武器装备落后,只是因为英**人“太绅士了”所以,英国政府决定在缅甸南部地区发动一场战略反攻,以恢复“缅甸——印度防御线”
各国记者看得却比英国政府清楚,他们一致认为,英国势力退出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亚洲地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不容英国政府狡辩,实际上,就以马来亚战役结束之后远东英军的实力,自保尚且难以胜任,至于进攻,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且记者们也一致认为,英国政府之所以不顾事实坚持要在缅甸南部战场发动一场进攻,其主要目的与其说是为了重建“缅甸——印度防御线”还不如说是为了鼓舞国民的斗志,并制止住正在军队中迅速蔓延的失败主义情绪。错误的判断必然带来错误的决策,错误的决策必然导致灾难性的失败,事实证明,记者们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英国政府催促远东英军仓促间发起的缅甸南部战役最终以惨败收场,从英军发起进攻到缅甸首都仰光失守,前后只用了九天时间,而在这场战役发起之后的第九天,又有九万英军放下武器,走进了中**方在缅甸南部地区设立的那几座战俘营,这个事实,英国政府是拖延了两天之后才不得不由首相先生亲自出面向议员们做出解释的。
前后损兵折将十多万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急剧萎缩,而且随着缅甸全境的“解放”印度的大门已经向中国国防军完全敞开,剩下的就是等待中**队的雷霆一击了。[中国国防军并没有让英国政府久等,就在1939年1月1日的西历新年的当天,中国国防军就发起了一场代号为“铁拳”的陆上战役,十多万中国步兵和山地步兵翻越缅甸北部的莽莽群山,向固守孟加拉地区的英**队发起了迅猛突击,参与进攻的还有游弋在孟加拉湾的中国特混舰队,其中包括中国海军装备的四艘大型航空母舰,而远在云南境内的中国空军远程轰炸机群也参与了这场战役,进攻方的作战序列中也包括了特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
实力对比太过悬殊,军心士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军迅速战败并将撤退演变为一场溃散也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整个孟加拉战役只进行了九天时间,达卡城就落入了中**队手中,而随后,一场两栖登陆作战就在印度次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展开,毫不令人奇怪的,加尔各答迅速陷落,接着是克塔克、布巴内斯瓦尔、贝勒姆普尔、斯里卡库兰,就连恒河中游的瓦腊纳西也出现了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武装突击艇。面对狂飙突进的中**队,英联邦军队望风披靡,以德干高原为分界线,一路英军向西溃散,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