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关内的风云日紧,平津附近日军剑拔弩张,战事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溥仪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担忧,这一年溥仪来从日本军部为溥杰安排的婚姻的举动上,又感到了新的危险。
溥杰去日本留学之前,和他的前妻就已经分居了。他从日本回来,溥仪从吉冈嘴里听到了一个风声,说日本关东军想帮溥杰找个日本姑娘做妻子,这个消息令溥仪非常的不安。
溥仪和二妹商量,认为必须赶快趁关东军的主意未定的时候,抢先一步给溥杰找个满族妻子。这意见溥杰也同意了,于是二妹便和婉容家的一门亲戚商量,要把这家的女儿给溥杰撮合。
消息传到了吉冈的耳朵里,他把溥杰叫了去,提出了干涉。一九三七年溥杰和嵯峨浩在日本东京的军人会馆结婚。
在这个亲善婚姻之后不过一个月,立宪院在日本人授意下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规定了:“皇帝驾崩之后,由其子继之,无子,由其孙继之,无子无孙,由其弟继之,无弟,则以其弟之子继之……”
溥杰和他的妻子回到了东北之后,溥仪拿定了一个主意,他不在溥杰面前说出任何的心里话,溥杰的妻子给溥仪送来的食物他一口也不吃。假若溥杰和溥仪一起吃饭的餐桌上摆着他妻子做的菜,他必定等溥杰先下箸之后才略动一点,只是略动一点,绝不会多动一口。
当溥仪听说溥杰快要做父亲的时候,溥仪整天提心吊胆。因为他相信那个帝位继承法,前面的几条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是其弟之子继之这一句话。关东军要的是一个有日本血统的皇帝,后来听说溥杰得的是一个女儿,溥仪这时才松了一口气。
溥仪也曾经想过,假若他自己有了儿子,是不是会安全些?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溥仪竟然像封建家庭的媳妇那样,盼望有个儿子来挽救自己的命运。
可是连溥仪这完全渺茫的儿子,关东军也都打了主意。即使他真的有了儿子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因为关东军叫溥仪写下了一个字据,在这字据上写明,溥仪若有皇子出生,五岁时就必须送到日本,交由关东军专门指派的人教育。
据吉冈说,这是日本皇室的制度,非这样办就不足以表示两国亲善。当然溥仪只好从命,写下了这个未来儿子的卖身契。
一九三六年,日本人在内蒙古扶持起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即被称为德王。有一天,德王得到关东军的允许来见溥仪,当时吉冈还没有侍立,所以只有他们两人在屋里谈话。
谈着谈着,德王发起牢骚来了,说日本人在他那里很跋扈,他样样都做不了主,不听日本人的不行。他的话触痛了溥仪的伤口,溥仪对他表示了同情,安慰了他几句。
不料第二天,吉冈便板着脸问溥仪:“陛下昨天和德王谈了些什么?”
溥仪觉得有些不妙,就推说只不过是闲聊而已。
吉冈不放松,他继续的追问道:“昨天的谈话,对日本人表示了不满没有?”
溥仪的心里怦怦跳了起来,他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坚决不承认,而更好的办法则是以进为退,他便说:“那一定是德王故意编排出什么假话来了吧?”
吉冈虽然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