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奋斗,职位到了中尉官阶,后来独立阵营敌不过有帝国支持的阵营而失败。
尼可拉斯于是受雇于波兰贵族史卡贝克伯爵当起了法语的家庭教师,因此认识了伯爵的亲戚尤丝蒂娜,两人在一八零六年结婚,一八一零年生下肖邦之后便移居到华沙。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肖邦是波兰人,但是从身世看来,肖邦其实具有法国血统,而且肖邦一生前二十年是在波兰度过,后二十年则是生活在法国,波兰和法国两个国家对于肖邦的性格以及作品风格都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肖邦的父母一共生了四个孩子,肖邦排行第二,虽然家境并不富有,但是父母总是想办法给孩子们舒适的生活,因此肖邦的童年是非常的愉快。肖邦在三、四岁时即经常自行玩弄家里的钢琴,父母见他对音乐如此有兴趣,就开始教他一些基本音乐知识。
肖邦六岁时随波希米亚钢琴师齐尼夫学琴,肖邦进步神速,八岁时公开演奏了一首协奏曲,自此被视为音乐神童,成了华沙上流社会的。
十二岁时肖邦拜华沙音乐院院长艾尔斯纳为师,原本想要学作曲,但是艾尔斯纳却看出肖邦具有独特的天份,并没有用传统刻板的作曲法去限制他的思维,没多久艾尔斯纳便停止对肖邦传授,肖邦以后也就没有再正式向其他老师学习过,一切都是靠他自己。
肖邦日后被乐评家批评在管弦乐写作上有缺失,其实正反映出他作曲技法训练不足。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肖邦能够跳出传统作曲法则的束缚,依着自己的天赋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钢琴音乐,不能不归功于艾尔斯纳的慧眼。
十五岁时肖邦首次出版作品,并积极从事演奏活动。十七岁时以一首采自莫扎特歌剧《唐.乔凡尼》的变奏曲,赢得舒曼传颂至今的乐评。
“绅士们,请脱帽,他是一位天才,我向肖邦伟大的天份、高尚的目标和他的大师级作品前俯首。”
肖邦十八岁前往柏林举行了几场演奏会,弹奏了一些自己的作品,获得相当的好评。十九岁时首度前往向往已久的维也纳,维也纳音乐界对他表示欢迎,使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他返回波兰途中,又游历了布拉格、德勒斯登等地,增广了不少见闻。二十岁时肖邦再度拜访维也纳,当抵达维也纳没多久便爆发波兰抗俄战争,和他一同到维也纳的朋友都相继回国参战,肖邦希望随友人一起回国为祖国效力,但父母认为他体格太弱恐怕无法适应军旅生活,要他继续留在维也纳。
由于奥地利支持俄国,维也纳人民多半不敢和波兰人接近,肖邦因此失去举办演奏会的机会,也丧失了经济来源。肖邦在维也纳面临生活困境,亲友也都因身陷战争无法提供救济,所以生活是相当的拮倨。
一八三一年肖邦决定离开维也纳,当行经斯图卡特时听到波兰革命失败、华沙沦陷的消息,在悲痛下创作出《革命练习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