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发展 6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俗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彩虹文学网,一路有你!

    这一点,对于张嘉师而言,并不仅仅是已经开始进入初步量产的铁制兵器,同样还有着另外一个方面的情况。

    在综合了一下一些工匠所提出来的意见以及方案之后,张嘉师很清楚,比较全面的列装铁制铠甲,是一个并不实际的方案。

    秦军的主流铠甲,现在依旧是以皮质札甲为主流。铁札甲的防御力虽然好,而且现在的情况而言,更加方便于维修。但是从很多方面,原材料来源广泛,质量较轻,相当成熟的制作工艺,是现在的铁札甲依旧无法比拟的重大优势。

    这也就是说,哪怕现在张嘉师在已经确定,并且正在使用的甲片灌注生产方式,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生产出现在还占据着绝大部分数量的皮札甲,还有很大的难度。

    一个制作工艺的有效提升,并不能让一些事情一下子就能够做好。

    在思考一番之后,张嘉师还是决定暂时在辽东兵造当中,保留一些跟皮札甲相关的工匠。

    毕竟,要全面换装防御力更好的铠甲,张嘉师很清楚,在没有更换这些铠甲之前,原有的工匠同样也相当重要。

    ……

    札甲,作为一种并不算全面,但是有点很多的护甲种类,在很多方面,都要比其他一些铠甲样式要优秀。

    在防护方面,札甲的缝隙,很多时候算是不是弱点的弱点。鱼鳞甲在这方面的防护效果,要远比札甲好,更加不用说加入了板甲样式的复合装甲,比如说后世的山甲,明光铠甚至是步人甲。

    但是出于很多方面的考虑,张嘉师在白起的劝说下,还是放弃了在这个时候量产复合装甲的打算。

    札甲的防御能力,确实是差强人意,但是,在成本,维护方面,札甲要比起其他铠甲,比如说鱼鳞甲,都有一定的优势。

    札甲只要不是全面破损,都有修复的可能性。需要的东西也不多,坚韧的麻线以及同等规格的甲片。

    有这两种东西,大抵上就可以对一件札甲进行修复。这个情况,在后世的铠甲当中,作为很多复合铠甲种类的次要部位,都一直沿用着。

    鱼鳞甲的修复难度大一点,因为一件鱼鳞甲,基本上要靠一件内置皮甲或者是布匹,将甲片进行镶钉固定。甲片的问题反而是其次了,要是进行固定的皮甲或者是布匹受损严重,这一件鱼鳞甲要进行修复的难度,不亚于重新送回兵造当中,再次进行翻修。因为很多时候,单凭士兵是无法修复受损严重的鱼鳞甲的。

    至于板甲?这玩意太重了,虽然防护能力是不错,现在的弓箭在有效杀伤范围内,远一点都说不定射不穿。

    但是么,板甲的重量,比步人甲还要重。在特殊的情况下,板甲会导致着装者一旦在摔倒之后,就无法重新站起来。就好比是阿尔库金战役的法国板甲骑士一样……

    在某个意义上来看,一件纯正的板甲,加工的时间确实是有优势,但是一件板甲假如受损了,那么,要修复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同时,张嘉师确实无法想象,这些板甲在东方战场上到底有什么作用。

    一件板甲的应用范围相当有限,这个因素跟士兵的高度也有关系。在这个平均身高不到一米七就能够成为军人的大秦帝国,板甲的列装条件更加严酷的多。

    再者,板甲是重型铠甲,张嘉师无法指望,身穿这些重甲的部队,速度能够有多快。

    步兵追不上敌人的步兵,而骑兵因为战马的因素,跑不了一段距离,战马就趴下了,这个事情,张嘉师根本无法接受。

    当然,张嘉师也不是完全无视板甲的作用,最起码,作为弩战车的马铠,一副类似于板甲样式的马铠,能够更有效的保护战马在战场的存活能力。

    反正,弩战车的作用,就是依靠撅张弩的超远射程,压制敌军的阵型以及屠杀敌军的突击部队。

    换句话来说,弩战车是更加偏向于防御型的兵种,而不是突击对方的玩意。

    在这个前提下,不超过战马承受能力,披挂上马铠,减慢了战车速度,并不是一个不可以接受的方案。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事情,你要得到更好的防御能力,就必须要付出些其他方面的优势。

    ……

    甲胄的制作区域,围绕着两座的旁边,开始进行生产。经过这些天以来的摸索,工匠们改良了一些步骤的生产情况。

    就好比是在一辆辆马车或者是手推车上面,放置着相应的模具,然后被送到高炉旁边。负责灌注铁水的工匠,只需要将这些模具浇满还没有冷却,凝固的铁水就行。

    下面的人员,会在模具灌注完毕之后,就将这些模具送到其他地方。

    当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事故之类的。毕竟现在的模具还不是很好地适应一千五百度以上的铁水温度,很多因为模具断裂而流淌出来的滚热铁水,将这些马车或者手推车的木板,直接烧穿。

    这种问题,在这个情况下相当难以避免,除非,张嘉师现在就能够让这些工匠做出后世的那种高强度合金模具。

    “这样的事情,根本做不到啊。”张嘉师都吐糟了。

    钢材的研究,在第一座高炉投产之后,已经开始让相关的工匠或者是墨家人员进行研究。

    但是因为系统性的化学以及物理学,在这个时候,甚至可以说是一清二白的情况下,在这么几年,想要做出及格的合金钢材……都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在这个情况下,张嘉师突然想到了一个事儿,那就是大秦的工匠们,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铬,并且运用的人员。

    张嘉师在询问了一下这样的事情之后,一个工匠就解释道:“嗯?大人,你说的是那种有点绿色的盐?那种玩意也不是我们发明的,我听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炼制青铜武器的时候,无意之间得到东西。”

    张嘉师很好奇,这个情况跟盐水有什么关系。

    在经过一轮讲解之后,张嘉师才知道,青铜这种合金,本身是还含有一定的铅,而有些地方,甚至是使用含有铅铬成分的金属块,来进行冶炼的。

    所以,在经过混合冶炼之后,无法跟铜,锡,铅混合冶炼,并且被氧气置换出来的氧化铬(三氧化二铬)就这样跟炭灰混合在一起。

    也许,氧化铬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再巧合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怎么运用在兵器上面,进行防氧化的节奏……这些工匠都说不出个缘由。

    很明显,有些技术的失传,更有可能是因为社会进步,而发生的必然。毕竟,在汉朝之后,青铜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失去了相关的冶炼基础,也就失去了本来只不过是偶然之间,得到的氧化铬继续制作并且研究的空间。

    张嘉师突然想到了一个事儿,既然是知道了这玩意大概是怎么来的,那么还不如……

    张嘉师随后听到了白起说出来的一句话:“这东西实际上对你来说没有什么用,你还不如用黄油,来进行短时间的抗氧化更实际。”

    张嘉师听到了白起的话之后,微微一呆,因为正如白起说的那样,他既然知道了黄油以及一些油料同样能做到这一点,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浪费时间,收集他并不需要的氧化铬?

    张嘉师认为可惜的地方,是氧化铬的出现,不过是冶炼青铜之间的偶然产物。而在这样的技术失传之前,也没有量产氧化铬的技术出现,也从侧面验证了这样的事情。

    他在回到了自己房间后,思考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写出了一个没有详细公式的字算式:

    铬铅盐在碳当中燃烧,得到氧化铬,二氧化铅以及二氧化碳,也许还有碳化铬?

    张嘉师随后将这个算式的纸张,夹在一份竹简当中。

    没有人知道,这一张小纸条,会在几百年后被人发现,而张嘉师更加不知道,他的公式有些地方是错的,但是,假如从结果而言,根据公式进行试验的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