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校园,有点热闹。晚睡早起的人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端了一双惺忪的眼,停下脚步去看――清晨的阳光便穿透层峦叠嶂的雾的世界,投射下男孩的身影,长长的,像是被拉出的回忆。
男孩22岁,染了一头浅红的发,同那对长久低温的眼睛,隔挡着外界。走在清晨的校园里,新学期的脚步伴随身着迷彩的学弟学妹,匆匆忙忙。男孩已经大三了,回忆两年前的初来乍到,遥不可及。昨晚给她打电话,听着电话那头委屈的倾诉,男孩的心一下子柔软了,他曾也在遥远的异乡求学飘荡,能够体会那无助与孤单。
夜晚的校园,微微冷,男孩拿出手机,拍下半轮明月,叹了口气,看着屏幕里光线四射的圆月,无奈地摇了摇头,为什么每次拍出来的月亮都是圆的呢?男孩拢了拢外套,往宿舍走去,那里灯火通明,四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青春被压缩成一页页短短的日记,潦潦草草、断断续续。
男孩喜欢文字,也是断断续续的。时隔多年后,他依然记得:初一那年,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第一次怀着心动写了一本碎碎的文字。女孩知道后,缠着男孩想要看终于,男孩打消了最后的顾虑,把日记给了女孩,可是女孩却误解了他男孩难过极了,当着女孩的面烧掉了日记,那年冬天,男孩13岁,女孩14岁。这成了男孩最初的心结,在以后长长的岁月里,男孩总是经常性地把心事写下来,然后烧掉。
男孩有很多心结,牵连着许多的故事,像一座座封闭的城,他迷失在其中,找不到出口。2年了,男孩蜕掉了初来时的稚嫩,却始终如最初一般,向往着美好。他说“两年前的夏天,我与过去做了告别,决绝地奔赴向前可是,十分讽刺,我却用了两年的时间才缓过来,想着要继续往前的。2年,于我而言,是一段劫难。”
又一次,夏天悄悄远去,留下的浅浅回忆,尽是心事。男孩却遇上了难事――喜欢上了两个女孩。如他在一篇日记中写到的那样“那么远的距离,却会为她而牵动所有的情绪,为她感动,为她哭泣,为她难过。”
女孩说她喜欢男孩的坦白其实,男孩是怕伤到她。男孩总有一种感觉――每个走近自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伤害,所以男孩怕,怕自己的喜欢,怕那些走近自己的美丽心灵。
郭敬明说“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像贪玩的小孩,游荡到天光,游荡到天光却还不肯回来。”于是,男孩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喜欢文字的孩子。他说“做一个安静的人,读书、写字,等待爱情。”他相信缘分,相信爱情,守望着一份远远的期待。他说“等待心与心的相逢,就如同守望一季的花开,急不得。”所以男孩不怕孤单,他相信――注定在一起的人,无论走散多少次,终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一次次地重逢。
男孩是个简单的人,向往简单的爱情,他说“我的爱情观是‘自由’,你跟我在一起,至少要快乐,然后做最真的你,调皮、任性、捣蛋我都会觉得好,很喜欢。”
平凡如他,普通如你、我,又何必那么苛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