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
说大可以比皇帝大,说小可以不如一个县令。
关键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权力,在汉朝,“王”其实就是一个诸侯国的皇帝,在自己的封地里面,他比皇帝还大,说话更实用。
王爷掌管兵权的话,皇帝还要看他脸色呢?
永乐以亲王的身份夺得天下,他深知亲王拥有重兵,必将威胁中央政权。
于是,他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剥夺亲王的军政权力。在永乐之后,历代皇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亲王们不但军政权力,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连人身自由也受到极大限制。
“明代中后期的亲王,在某些方面连个普通老百姓也不如。王府所在的城市,就是亲王的一个大监狱。没有朝廷的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
当然,朱子龙不可能按明朝中后期的王爷安排。
就算他愿意,这天下间,包括皇帝(假如皇帝不是他的分身的话),没有谁有胆子这么做,甚至于同意。
-
事实上,如果不是皇帝是自己的分身,朱子龙也不会走这一步旗。
因为王爷和皇帝天生就是死对头,那怕是开国时期,兄弟感情还算不错的皇室兄弟们,也是如此。
想当初,朱元璋把9个最能干的儿子封在了北部边陲,九王守边,拱卫国门,抵御蒙元残余势力和其他游牧民族的侵扰。
第一代辽王,被分配去帝国最边陲的辽宁上班,是很悲催的一件事。
直接暴露在外族的锋芒之下,承担着第一道防线的责任,风险高、担子重、条件差。为此,朱元璋给了他很大的军权!
还给辽王安排了一门好亲事,将武定侯郭英的女儿许给他为辽王妃。
然而突然之间,父亲朱元璋去世、侄子建文帝继位便开始削藩,然后旁边的邻居、四哥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了。
辽王(一个从没想过造反的实权王爷),落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支持四哥燕王吧,就是叛逆,风险极高,收益呢?难道,还能比现在的亲王爵位,更高么?
支持建文帝吧,就得发兵进攻燕王,且不论打不打得过,毕竟是骨肉兄弟,何况打败了燕王,建文帝回头还是要削藩,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明朝开国时,当时所有王爷们都面临这种两难,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观望,事后证明也确实是明智之举。
当然,换了现在,观望自然是作死的行为。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
王承恩封完众官和朱子龙本体,又拿出了另外的圣旨。
喝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王氏,林氏,柳氏,张氏,安东尼氏,杨氏(以下省略无数女人的姓氏,只少数百人,这圣旨能写这么多人的名字,也是吊炸天!)
贤良淑德,贞婉慧敏,特奉正一品淑德夫人,钦此。”
立时,从朱子龙本体的身后,他的数百位比较受宠的夫人们,在林仙儿等人的带队下,齐齐上前跪拜圣旨。
“妾身等,多谢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册封妾室为一品夫人,而且一册封就是数百位。这在华夏几千年来,都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但是,借着东风,朱子龙就是直接行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
也是惊跳了围观众人一地的眼镜,同时也让人对皇帝对朱子龙的重视,感到惮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