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簧,打开弹鼓盖,推弹器旋至最后位置,就可装弹。弹头朝下,向拨轮上的空位插放,不分先后次序,可以双手插放,也可两人同时插放,十分迅速。盖好弹鼓盖,旋紧涡卷簧,装到枪上就可射击。平时,为保护弹鼓簧,可不必旋紧。当需要退出弹鼓内的枪弹时,只需解脱弹鼓簧,打开弹鼓盖,翻一下弹鼓就可把枪弹倒出来。因此81式快装弹鼓在国外也很受欣赏,并出口到美国,被民间市场上用于各种AK步枪的供弹具。
81式有空仓挂机机构,当弹匣内枪弹打光时,枪机自行停在后边,便于射手及时更换弹匣并装填上膛。轻机枪上设有同样的挂机机构,当使用弹匣射击时,能起空仓挂机作用;当用弹鼓射击时,不起挂机作用,但机枪持续火力强,枪管升温高,因此81式轻机枪可利用战斗间隙时手动挂机,加速枪管冷却,以弥补不能快速更换枪管的缺陷。射击时,需向后拉一下枪机,即可装填上膛继续射击。
81式的枪托、握把、上下护盖仍用楸木,这是由于当时我国掌握的工程塑料技术未能生产出合适的材料,所以仍用木材。折叠式枪托是用钢板冲压成型,两侧装塑料护板,便于贴腮、握持,托内装附件盒。折叠枪托没有木托手感好,但枪托可伸折,使枪短小,更为方便。所以大量装备的以折叠枪为主。81式折叠枪托伸开后,能自动补偿间隙,消除松动,便于提高射击精度。枪托尺寸符合我军一股战士的体形,上刺刀刺杀时也能牢固的握持。但不足之处是在枪托展开后,如果用力向右打击枪托就能自行折下,这个问题尚待调整结构尺寸予以解决。
81式膛口装置有降噪、消焰和制退防跳作用,还兼作枪榴弹发射器。所以其外观上就是一个外径m、固定在枪管上的枪榴弹发射器。发射器的导环分布在全长上,有良好的导向和闭气作用。发射榴弹时须关闭导气孔,使全部燃气能量都作用在枪榴弹上。枪榴弹自身带有表尺板。因为枪榴弹发射器的尺寸是国际通用的,所以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由于要兼作榴弹发射器,受结构尺寸限制,前部内腔空间较小,不能完全起到消焰作用,所以81式步枪消除枪口焰要靠调整枪管上的导气孔中心与枪管中心之夹角来逐步实现的。这个夹角由90°、60°、40°、30°直到26°,射击时枪口火焰由大到小,至26°时火焰完全消失。
56半和后期改进的56冲把三棱刺刀装在枪管上,不能折卸,只能伸折,而且只有单一刺杀功能,又增加了枪的附加重量。81式在研制初期,对于刺刀是否从枪上拿下来还经过一番争论。主张发扬刺刀见红的勇敢精神的人反对拿下来,另一些人则主张拿下来。因为现代战争中拼刺的机会很少,但不是没有,所以刺刀仍然需要,但要具有多种功能。最后定下的结论是:刺刀就是杀伤,装到枪上是刺刀,卸下来当匕首就行了。所以81式的刺刀兼作匕首使用,但不具备其他功能。
刺刀作一个独立部件,由刺刀、刀鞘、挂带组成。刀刃部分为剑形,长,不开刃口。刺刀的两面有纵向加强突筋,突筋两边呈凹形血槽,表面镀乳白铬。刀柄为褐色塑料柄。刺刀全长,重量0.22kg。刀鞘为军绿色塑料壳,重量。该刀的钢度极好,虽说原设计不是多功能刺刀,但老山前线部队经常把该刺刀用于挖、刨、攀登,撬开罐头等。
56式半自动步枪,虽然射击精度较好,但火力不足,只能单发射击,弹仓容弹10发,不能更换弹匣,只能打完之后才可补充,火力不足的缺陷在79年自卫反击战中已经暴露出来。56式冲锋枪虽然火力猛、动作可靠,但单、连发射击精度差。设计要求是同时代替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是一种步冲合一的步枪,把猛烈火力和射击精度结合起来。据装备了81式枪族的部队反映,该枪射击精度好。老山作战部队也反映,曾在一百多米的距离上,用两支压制敌方碉堡的枪眼,使其无法开火。
根据最初4年生产中抽枪进行精度验收试验纪录,统计127支枪,每支枪在100m卧姿有依托单发射击三靶,每靶20发,得出每支枪三靶平均支枪总平均式半自动步枪,统计10年的抽枪精度试验纪录,R50总平均而56式冲锋枪生产技术条件规定,实际上还难以达到。
至于81式步枪的点射精度,在以上试验统计中(每季度抽试点射精度),24支枪平均70%密集界方向×高低cm)。
同样,在最初几年生产81式轻机枪抽枪精度试验统计中,32支枪单发总平均支枪点射总平均70%密集界方向×高低cm)。
81式枪族设计时,通过了严寒、酷暑、风沙、泅度江河、浸泡海水等严格条件的考验,经过部队装备作战的实践,证明是完全能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故障极少。早期曾经出现过早发火、发射枪榴弹时机匣盖脱落、表尺自动跳码等问题,但都经过改进得到解决,但防腐性能仍需改善。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稳定,每次抽枪寿命试验,步枪在15,000发射弹过程中达到了无任何故障、无零部件裂纹、无任何功能失效的状况。
81式枪族是针对我国军队实际需要而论证和研制的,当然参考了现装备武器的优点和不足,更多的注意了人机工效。例如表尺照门、枪托尺寸和折叠方向、扳机握把、空仓挂机、分解结合等等,处处以简单方便、适合部队要求为设计目标。全枪外型倾向于窈窕、滑顺,美观大方,便于握持操作。而且大部分零部件通用化了,在一条生产线上可以生产各种枪,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81式枪族在简化结构方面富有成效,例如自动机、发射机、机匣等都比56式冲锋枪简单。以机匣为例,同样是冲铆机匣,81式机匣的刚度、强度、制造工艺要好得多。机匣体由厚度钢板冲压而成,盒形断面,形状简单,两侧突出大筋增加了刚度,前部与节套铆接,中部有中衬铁支撑,后部有尾座固定,机匣的刚度、强度得到保证,使用和生产中没有变形。机匣的导轨、创造性的只用一层,在机匣体冲压时形成,取消了一般枪机匣上均具有的下导轨,方便了生产。
81式枪族忽视了结构的先进性,新材料、新工艺也不多,光学瞄准具也未安上,连外观造型也没有独自的特点,有时国外就称其为81式AK,甚至影响了外贸出口。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因为在论证时已经给81式枪族定了位,就是一种“过渡性武器”,不需要更多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投入,只要求能够较快的试制投产,要对原有产品有较好的工艺经济性和继承性。
经过近10年的生产考核,证明其工艺经济性更为符合我国实情,全枪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在我国当时工艺、技术、设备还很落后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并保证稳定的质量要求。设计上固然未能采用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从长远来看是个严重不足,但现实经济性上也是个符合国情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