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郡的贫瘠,大汉上下谁人不知,祛除了一大心病,汉帝对贾荣的印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暂时也就没有生出动贾荣的想法,在而今汉帝的认知里,只要不找自己要钱粮,就是忠臣,无论那些大臣怎么的攻击贾荣,汉帝却是始终不闻不问,贾荣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忠臣。
大汉疆土内的大部分寒士都在关注着北地郡,就连颍川书院也不例外,对于贾荣北地郡执政一事,颍川书院分为了两派,一派寒士流,一派世家流,两方针对贾荣的种种行为进行辩驳,常常争辩的面红脖子粗,院长荀爽对此也是无奈的直摇头。
各地的商人有心前来北地郡经商,却是下不了决心,毕竟北地郡连年作为羌人首当其冲攻击的郡城,前去经商冒险太大。
李王刘姚北地郡四大世家却是哂笑着看着贾荣在北地郡的举动,仿佛就是在看一个跳梁小丑,既不支持,也不横加阻挠,就是一个局外人。
唯有王家家主王古却对贾荣的一系列举措十分的感兴趣,贾荣的每一条诏令,他都会认真的研究,他发现贾荣的每一条诏令都是围绕着贫苦百姓、低贱的商人、匠人而下的,对于他们这些世家没有一点的好处,仿佛在贾荣的眼中自己这些世家还比不上那些贫贱之人。
拿着手中的一封密绢,王古皱纹纵横交错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原来如此!”贾荣出身普通百姓,而且亲人又死于山贼之手,深知下层百姓的苦楚,一朝得势,贾荣的这些诏令也就再正常不过了“还是太年轻了!”王古喃喃道。
北地郡太守府内,贾荣坐在桌案前,处理着各县传来的奏折,看过的奏折,贾荣就用黑色的毛笔批了一个大大的“阅”字,偶尔在一些奏折上写上一个大大的“优”在附加上自己的一些建议,而后放在案上,张立的处理效率自然拍马难及,不过那歪歪扭扭的毛笔字却是让这些整洁的奏折丧失了不少的美感。
张立十分不解贾荣在各地传来的奏折上的批阅,贾荣这样的行为完全是格格不入。
贾荣耐心的解释道:“这种写上“阅”字的,就说明我已看过,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批“优”并且附加一些建议,这就说明这个条令可以实施了。”
张立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说道:“只是主公如此在原文批改,唯恐下面官员议论,应该另起一封的。”
“哈哈哈哈。”贾荣尴尬的笑道:“北地郡不是贫瘠嘛,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说完,贾荣落荒而逃。
若是再继续待下去,耳朵八成要起一层厚厚的茧子,对于张立的那张嘴,贾荣是深有体会的,今天好心来帮他处理一些奏折,却没落着好,贾荣心中有些悻悻。
张立看着落荒而逃的贾荣,忍不住笑出声来,坐到刚刚贾荣处理政务的椅子上,将贾荣处理过的奏折前后看了一遍,张立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贾荣处理奏折的手法看似随意,但提出的意见却是令张立也抚掌称赞,心中不禁对这个平时有些不羁的主公刮目相看。
将贾荣提出那些建议誊写一遍,快马发往各县,脸上的笑容也被一抹凝重所替代。
贾荣走在北地郡苍老的街道上,静静的感受着这座古老的城池,贾荣能够发现,百姓脸上的笑容比以往多了许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着家常,他们的穿着很简朴,仔细看就能发现衣服下密密麻麻的阵脚,却阻挡不住他们脸上的笑容。
看着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贾荣倍感心暖,蓦然间,贾荣生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想法,即使背负再多的骂名又如何,只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也就心满意足了,想到那时整个大汉的百姓家中都立着自己的长生牌位,该是何等的壮观。
正在yy中的贾荣被一声突兀的“将军好!”惊醒,看着满脸憨憨笑容的乌兰,贾荣没来由的心中一气。
眉头微不可查的一皱,笑道:“原来是乌兰啊!长进了,会说汉语了,进步很快,好好教导手下的羌人士兵,争取让他们都说上一口流利的汉语。”
乌兰急的乌拉乌拉的说个不停,原来乌兰就学了一句“将军好”就是为了见到贾荣能打个招呼。旁边的士兵立即上前解释。
贾荣哈哈大笑道:“原来是个冒牌的啊。”心中的些许不快也烟消云散。
加更奉上!求收求红求打赏!没账号的几分钟注册一个,收藏本书,利人利己!兄弟姐妹们,站起来!"。cn"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