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丈量一下各自的器量,毕竟被逼出力,与心甘情愿出力,是不同的,左骡子也想给自己一个,心甘情愿,跟随杨老三的理由。
“太平军必败!第一点,就是洪秀全的原因。洋教虽说新颖,洋人的炮舰虽说犀利。但洋教和洋人可不是一路货色,洪秀全那厮指望着他的洋兄弟帮忙是不可能的。
洪秀全这人自永安以来就枕于享乐,几十个王娘啊!他也不怕好田多了累死牛!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就不怎么理事了,只沉浸在太平天王的威严之中享乐,将怂怂一窝呐!
这第二点,洪杨之间必有一战,洪秀全那厮枕于享乐。杨秀清那厮野心勃发,一山不能容二虎,二虎之间必有厮杀,无论是死了洪秀全还是死了杨秀清,太平军上下,必然会实力大挫。
这第三点,才是战略与战术。你说的那些就足够了,三点合一,这太平军焉有不败之理?”
杨老三的说法,左宗棠赞同,但他并没有从杨老三的话中,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东西。这问题还得接着问呢!
“三爷,若是剿灭太平军,您有几分把握?”
“手到擒来!”
这可不是在说瞎话,硬捍的话,杨猛有十几万训练有素的新军。几十万会熟练使用火枪的壮丁,云南囤积的火枪起码几十万支。自己生产的新式火枪,也在十几万支上下,重炮数千,中小火炮数万,以蛮力扫平大清或是太平军,都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那朝廷呢?”
“一样的手到擒来!”
“为何不动呢?”
“大势所趋!”
“何谓大势呢?”
“读书人太多,各地的地主豪绅太多,剿灭朝廷和太平军之后,这批人就是老子的敌人,与其后面战乱不断,不如利用这太平军,先在江南洗地!”
杨猛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儒教,这下左宗棠的心可是悬了起来,湖南的曾涤生,檄文就是要保孔孟礼教的,朝廷之中,似曾涤生之流可是数不胜数的。
“三爷,你这是要绝了天下读书人的念想,后果您可曾想过?”
要是跟着杨老三做这个的话,左宗棠就要好好的思量一下了,做这事儿,真是死得快啊!
“哪个说老子要绝了天下读书人的念想,老子要做的只是让读书人合理的读书,合理的用书,至于那些束缚人心的玩意儿,才是老子要绝了的东西。
左骡子,你说湖南读书人,最重视的是什么,是科举呢?还是经世致用呢?”
杨猛的说法让左宗棠的眼色一亮,这话不错啊!
“并重!齐驱并驾!”
所谓经世致用,多半是在野的读书人,似曾涤生那样朝臣的还是重视礼教多一些,科举和经世致用,有些冲突,打着这个旗号的话,那阻力就小的多了。
“说的就是这个!科举和经世致用对掐,干咱们屁事儿,咱们不过就是选一边站队而已!理教你听说过吧?理教在湖南的学堂,你听说过吧?”
左宗棠这样的读书人,跟魏五、曾涤生之流不同,他们科举失利,只能钟情于所谓的经世致用,林老虎倡经世致用,也不过是为了抵制洋鬼子的办法而已,他也并不是想从根子上改变儒教。
而杨猛要做的就是变革,革除那些束缚人心的东西,儒教不可灭,这是华夏的精神传承,但两千年之中,太多的帝王利用儒教了,这玩意儿已经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理教也是三爷的手笔,理教的学堂跟罗泽南罗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读书习武本就是六艺所含,三爷大手笔,三爷高明啊!”
杨猛一提理教,左宗棠果然露出了欢快的笑容,没想到啊!这杨老三看着是个粗鄙货,没想到还会用大多读书人都能接受的理教做武器。
“高明谈不上,经世致用,儒教有经是不假,但用这个字,儒教做的就差了太多,而西洋诸国,却在用上,可以做咱们的领路人,所谓取长补短而已!
以儒教经典,倡西学之用,这就是经世致用之学,虽说初期走起来很难,但假以时日,这才是真正的大器呢!
我想会会曾涤生的原因也在这里,这曾涤生若是死犟的话,咱们以后少不得要与他沙场相会,现在是个机遇,外有列强诸国觊觎,内有长毛、捻子作乱,若是咱们合力,能策反了曾涤生,这事儿就大有可为了。”
杨老三给他左骡子,画出的是何等辽阔的一张大饼啊!左宗棠觉得这事儿绝对可行,但这路也绝对难走,这杨老三值得他左骡子效力,不为别的,单看武汉三镇的百姓就知道了。
如今武汉三镇的百姓,大多住在没门没窗的小楼里,可盗案抢案却很少发生,理教的学堂也在一座座的兴建之中,比起洪秀全或是朝廷,这杨老三更像是一个明主。
“三爷的计策绝妙啊!以后左骡子就跟着您做骡子了,不出一番死力,也对不住三爷,对左骡子用的手段啊!”
“甭说那漂亮话,跟你说的车轱辘话一样,打胜了才是妙招,打败了那就是绝大的昏招,若是败了,老子就是几千年最大的叛逆,永世不得翻身呐!”